《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》。
一本花了很長時間、心機、精神才讀完的書。題目函蓋魏晉南北朝四百年。五胡亂華十六國春秋,歷史事件、民族、人物、地名、官名眾多,種類紛繁。竊記性不好。遇疑難,重新再讀正史,才能攪清其來龍去脈。幸好,時間沒有白白浪費掉,因為鑑古而知今。中國人社會,數千年不變。魏晉亂世與今天很多地方驚人地相似,試舉數項列之於下:
(甲)歧視。香港人睇唔起大陸人,上海人睇唔起四川人云云。歧視,在華人社會「源遠流長」。早在南北朝時代,北方人睇唔起南方人,南方人亦視北方人為異類。魏書九六《僭晉司馬叡傳》提到:「中原冠帶呼江東之人皆為貉子,若狐貉類云。」(頁一九五) 《資治通鑑》泰始二年紀事:「江南謂中原人為傖,荊州人為楚。」(頁一九九)
(乙)宗教干政。現代中國有法輪功,其教主李洪志發動徒眾包圍中南海。中共中央遂大舉掃蕩。中央如斯緊張,有其歷史教訓或原因。歷史表明宗教是一股不可小覷的政治勢力。在魏晉時代活躍的是天師道或稱五斗米道。陳寅恪指出:「五斗米道已成為一種隱伏於朝野的大勢力。五斗米道向士族特別是向皇室中心人物傳播成功之日,也就是五斗米道的教主及上層人物最理想發動叛亂之時。(頁一九〇)「李特起兵也是天師道信徒的一次起兵,由此建立的成漢帝國。天師道可以說是成國的國教。」(頁八十三)
(丙)集權。今有董建華問責而向公務員奪權。魏晉亂世,「貴族與君主爭權,皇帝把將相之權交給微不足道小官,如中書舍人(中央)或典簽(地方)。將相刺史之職卻不廢。位高者無權,有權者位很低。正官不重要,兼差反而重要。宰相人多,事權分散。大家力量都用不盡,誰都反不了皇帝。這是南朝皇帝集權妙方。」(頁二四八、二五〇)密切留意今上狼英如何將權力集中,而重用親信如羅范椒芬。局長無權而其黨羽步步高升,竊拭目以待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