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9日

孔子曰:『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,是有國者之醜也。』

首先要感謝友人考中文DSE試完畢,便立刻速送圖數張給在下閲覧。正當人人也沈迷於那條作文題:「必要的沉默」時,竊認為中文閱讀卷文言文部份選用司馬遷《史記.孔子世家》(節錄) 更有意思。其文言全文如下: 

孔子遷于蔡三歲,吳伐陳。楚救陳,軍于城父。聞孔子在陳蔡之閑,楚使人聘孔子。孔子將往拜禮,陳蔡大夫謀曰:“孔子賢者,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。今者久留陳蔡之間,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意。今楚,大國也,來聘孔子。孔子用於楚,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。”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。不得行,絕糧。從者病,莫能興。孔子講誦弦歌不衰。子路慍見曰:“君子亦有窮乎?”孔子曰:“君子固窮,小人窮斯濫矣。”

子貢色作。孔子曰:“賜,爾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?”曰:“然。非與?”孔子曰:“非也。予一以貫之。”

孔子知弟子有慍心,乃召子路而問曰:“詩雲‘匪兕匪虎,率彼曠野’。吾道非邪?吾何爲於此?”子路曰:“意者吾未仁邪?人之不我信也。意者吾未知邪?人之不我行也。”孔子曰:“有是乎!由,譬使仁者而必信,安有伯夷﹑叔齊?使知者而必行,安有王子比干?”

子路出,子貢入見。孔子曰:“賜,詩雲‘匪兕匪虎,率彼曠野’。吾道非邪? 吾何爲於此?”子貢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也,故天下莫能容夫子。夫子蓋少貶焉?”孔子曰:“賜,良農能稼而不能爲穡,良工能巧而不能爲順。君子能修其道,綱而紀之,統而理之,而不能爲容。今爾不修爾道而求爲容。賜,而志不遠矣!”

子貢出,顔回入見。孔子曰:“回,詩雲‘匪兕匪虎,率彼曠野’。吾道非邪?吾何爲於此?”顔回曰:“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莫能容。雖然,夫子推而行之,不容何病,不容然後見君子!夫道之不修也,是吾醜也。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,是有國者之醜也。不容何病,不容然後見君子!”孔子欣然而笑曰:“有是哉顔氏之子!使爾多財,吾爲爾宰。”

於是使子貢至楚。楚昭王興師迎孔子,然後得免。 
小弟不才,只讀懂三成。於是上網查詢一番。原來如此。大意是,春秋戰國時,孔子與其徒弟滯留在陳國與蔡國之邊境三年了,其間「七日吃不到糧食,野菜裏一粒米都沒有 (七日不嘗食,蔾羮不糝)。」後來當吳國要攻打陳國,楚國要救陳國時。得知孔子近在咫尺,出於尊重,大楚國希望禮聘孔丘先生。但是,那些漠視孔子的陳蔡兩國士大夫恐怕利益受損。讓孔聖出溜,未免要付政治責任,所以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圍困孔子。孔子及其徒弟糧絕,人人氣在心頭。於是孔子對徒弟們心理輔導,召見弟子,人人問句:「我不是犀牛,又不是老虎,為何淪落在野外?」子路答係咪我地其實未夠班?無人聽我地支笛?子貢則回應孔子謂我地啲學說太難了,不如降低要求,遷就世俗,即「順應市場」好唔好?最後顏回答:我們不被世人接納,反而顯出我們是君子,一切也是市場之錯,沒有給我們施展才能之機會。孔子對弟子顔回之答案最滿意,因此派他與楚國使者接洽。

小弟解讀這段歷史:(甲)孔子對自己的學說信心十足,不用自我檢討反省。子路的答案簡直不識大體;(乙)孔子認為自己學説是不容改變去遷就時代及大眾;(丙)顔回受到賞識,亦可能證明孔子只怪他人唔識貨,自己得唔到老闆賞識,係社會既錯 (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,是有國者之醜也)。孔子算唔算剛愎自用,不思反省呢?換另一角度,自己認為係啱嘅,就不用妥協,不用理會別人,我行我素,又是否正路呢?這篇節錄引發在下不斷思考,感謝中文DSE考官。讓小弟讀到老,學到老。